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組織
Social Organization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李令儀 
課號
Soc2027 
課程識別碼
305 321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207 
備註
主授老師:李令儀老師。
總人數上限:5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2Soc2027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組織無所不在。在現代社會,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,包括食衣住行育樂,都脫離不了組織。多數人降生於組織(如醫院)之中,也在組織之中逝去;身後事甚至也委由組織(葬儀社或殯葬禮儀公司)打點。我們在組織中受教育、在組織中工作營生;除非選擇離群索居的生活,多數人的一生皆與組織脫不了干係。然而,社會組織雖然提供我們協助,賦予個人力量,卻也可能帶給來限制。在資本主義高速發展之下,企業組織逐利,政府組織則陷入科層官僚制的窠臼,面對貧富不均、教育失靈、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,無能為力。我們能否發展出更具有合作性及生產力的組織模式,改善社會問題?這門課將以社會學的視野,看見組織,瞭解組織的運作,探索組織對社會個體的影響,也探討組織改革的潛能。一般個人相對於社會,可能難以螳臂擋車;但是透過置身與組織之中,集結組織及眾人之力,卻能發揮社會改革的力量。

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將透過指定閱讀、分組討論、課堂活動、演講等多元教學方式,引導學生瞭解社會組織為何存在,如何運作,同時也讓學生接觸到本土社會學家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。 
課程要求
課程要求與評分標準:
1. 課堂表現與出席(佔總成績15%):課堂是一個師生協作的過程,你的參與和付出愈多,收穫就愈多。尤其要深入瞭解一門學科領域,主動閱讀必不可少。課堂上也將設計一些討論問題和課堂活動,刺激同學反思,希望修課或旁聽同學能認真參與,勇於提出意見和論點,並聆聽討論,針對彼此論點給予適當且有意義的回應;若能適當結合自身經驗,乃至近期時事提供思辯論點,將更有助於釐清概念及促進討論。能在課堂上主動回應提問的同學,請寫下簡單的發言memo(附上姓名),下課交給老師,可在這一項目的基本分外得到加分。
2. 小作業(15%):請在指定的選讀教材中,挑選一本書,撰寫深度閱讀報告,字數在兩千字左右,除摘要文獻重點外,也給予深度評論或與文獻主題對話。
3. 期中小考(20%):學期中將舉辦一次小考,測驗同學對課程及讀物的瞭解程度,也讓老師瞭解同學的學習狀況。範圍為本課程前半段的必讀文獻(open books)。
4. 期末分組報告(50%):請在前兩週尋找其他同學,組成人數5~7人的小組,選定一個社會組織,進行小規模但有系統的研究,依照課程的進度,逐步在小組間及與老師討論中,擬定撰寫出具有(1)明確且有意義的問題意識(2)文獻回顧(3)研究方法(4)初步發現(5)結論的期末報告(引用格式請參考《台灣社會學》)。小組成果將在最後兩週上台報告,同時書面成果(約八千到一萬字)也將於學期結束後一週email至老師信箱。
不管是個人作業或分組報告,請勿抄襲或不當引用文獻,如有犯者,以零分計算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參見各週課程內容 
參考書目
Perrow, Charles、蔡承志譯(2001)《當科技變成災難:與高風險系統共存》。台北:商周。
Kanter著,Nakao Eki譯(2008)《公司男女》。台北:群學。
卡特莫爾、華萊士著(2015)創意電力公司:我如何打造皮克斯動畫,第一章。台北:遠流。
柯志明(1993)《台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、經營與生產組織: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》。台北:中研院民族研究所。
陳東升(2008)《機體網路: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學分析》。台北:群學。
陳怡樺(2017)《哇!原來這也是合作社:大不列顛COOP踏查報告》。台北:開學文化。
柏林罕(2017)小,是我故意的:不擴張也成功的14個故事,8種基因。台北:早安財經。
Schlosser, Eric (2016) 《一口漢堡的代價:速食產業與美式飲食的黑暗真相》。台北:八旗文化
Saval, Nikil著、黃涓芳譯(2016) 《隔間:我們如何從19世紀陰暗帳房走到21世紀Google 人性化辦公空間》。台北:貓頭鷹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出席和參與 
15% 
 
2. 
小作業 
15% 
 
3. 
期中小考 
20% 
 
4. 
期末分組報告 
5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4  導論。課程簡介。 
第2週
3/03  勞動與分工張晉芬,2013,「勞心與勞力的分隔:勞動過程與勞動控制」,頁 115-138於《勞動社會學》。台北:政大出版社。Harry Braverman (1988)《勞動與壟斷資本》,第一、二與第四章,台北:谷風。選讀:彭昉(2007)〈計時趕工的霸權體制:對華南一家加工出口台資廠的勞動體制研究〉,《台灣社會學》,14 期,頁 51-100。 
第3週
3/10  科層制
韋伯(1989)支配的類型III,官僚制。
Ritzer 著,林祐聖、葉欣怡譯 (2001) 《社會的麥當勞化》,第二章,〈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: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〉。台北:弘智。
選讀:洪伯勳(2015)《製造低收入戶》,ch2〈惶惶不可終日,充滿猜忌的救助官員〉,p.59-102。台北:群學。
*請同學回家閱讀洪伯勳《製造低收入戶》第二章,第四週課堂活動將以章節內容進行課堂活動

 
第4週
3/17  第四週:(03/17)社會網絡
Powell, Walter. (1990) 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: 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.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. Vol.12: 295-336.
選讀:陳介玄,1994,〈論台灣中小企業之「彈性化協力企業組合結構」〉,《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:臺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》,頁19-43,台北:聯經。
課堂活動「角色扮演與換位思考」:救助官員vs.低收入戶 
第5週
3/24  網絡和社會資本
林南著,林祐聖、葉欣怡譯 (2005) 《社會資本》,第二章〈社會資本:經由社會關係所得到的資本〉。台北:弘智。
林南、陳志柔、傅仰止,2010,〈社會關係的類型和效應:台灣、美國、中國大陸的三第比較〉,《臺灣社會學刊》,第45期,頁117-162。
選讀:福山(1998)《誠信》,第一章,〈信任的概念:在塑造經濟社會過程中,文化的鉅大力量〉。台北:立緒。
藍佩嘉,2000,〈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辯證:傳銷商的網絡建構、行動意義與權力關係〉,《臺灣社會學研究》,4期,頁1-20。 
第6週
3/31  經濟組織和制度
DiMaggio, Paul J., Walter W. Powell, (1983)"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".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, Vol. 48, No. 2, pp. 147-160
陳東升(1992)制度學派理論對正式組織的解析,台灣大學社會科學論叢40:111-133。
選讀:陳志柔(2001)〈中國大陸農村財產權制度變遷的地方制度基礎:閩南與蘇南的地區差異〉,台灣社會學2: 219-262。
Meyer, John and Brian Rowan (1977) “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: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.”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: 83: 340-63.  
第7週
4/07  溫書假調整放假
 
第8週
4/14  職場與工作
Kanter著,Nakao Eki譯(2008)《公司男女》,第三章〈經理〉。台北:群學。
Block, Fred (1990)《後工業機會》,第四章〈勞動〉,台北:群學。
選讀:柯志哲、張珮青(2014)〈區隔的勞動市場?:探討台灣典型與非典型工作者的工作流動與薪資差異〉,台灣社會學刊,第55期: 127-177。
 
第9週
4/21  期中小考 
第10週
4/28  非營利組織與社運組織
顧忠華,1999,〈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──以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為例〉,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36: 123-145。
范雲,2003,〈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婦女運動:以運動者及其背景為核心的分析取向〉,《台灣社會學》5: 133-194。
選讀:墨者工作室(張勝涵、黃守達、于崇任),2014,《魯蛇之春》。台北:公共冊所。請閱讀〈組織篇〉,Pp. 32-110。
 
第11週
5/05  專題演講
社會企業組織的介入與創新(題目暫訂)
主講人:陽光伏特家(綠點能創)共同創辦人陳惠萍



 
第12週
5/12  組織與不平等:性別與其他
張晉芬,2013,「組織內性別化操作與制度性矯正」,頁241-268於《勞動社會學》。台北:政大出版社。
Kanter著,Nakao Eki譯(2008)《公司男女》,第八章〈數字:少數與多數〉。台北:群學。
選讀:徐宗國(2001)拓邊照顧工作: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。台灣社會學刊,21:163-210。
期末作業大綱分組報告I 
第13週
5/19  跨國、跨文化組織
紀錄片賞析:「我愛高跟鞋」
選讀:Rivoli, Pietra, 2016 [2006],《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:從經濟學家觀點看世界貿易的市場、權力和政治》,ch8〈無心的共謀〉,台北:寶鼎。
期末作業大綱分組報告II 
第14週
5/26  跨國連鎖組織
Fishman, C. 著(2006)《沃爾瑪效應》,第七章,〈鮭魚、襯衫以及低價的意義〉。台北:大塊文化。
Ritzer著,林祐聖、葉欣怡譯 (2001) 《社會的麥當勞化》,第九章〈變動世界中的麥當勞化:是否永無止境?〉。台北:弘智。

 
第15週
6/02  本土個案研究
吳偉立(2010)《血汗超商:連鎖加盟如何變成鏈鎖枷盟》,台北:群學出版社。第三章〈高層的內幕〉、第五章〈銷售工廠〉、第六章〈借雞生蛋〉。
謝斐宇(2016)從黑手變頭家到隱形冠軍: 台灣中小企業的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,1996-2011。出自「巷仔口社會學」部落格https://twstreetcorner.org/2016/10/25/hsiehfeiyu/



 
第16週
6/09  第十六週:(06/09)創意組織Davis, Howard and Richard Scase (2000) Managing Creativity: The Dynamics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. Ch 3: The Organization of Creative Work.卡特莫爾、華萊士著(2015)創意電力公司:我如何打造皮克斯動畫,第一章。台北:遠流。Hesmondhalgh, David著、廖珮君譯(2006) 《文化產業》,第五章,〈所有權、組織與文化工作〉。台北:韋伯文化。

組織的有限理性
Perrow, Charles著、蔡承志譯(2001)《當科技變成災難:與高風險系統共存》,〈前言〉、第三章〈複雜性、相依性與浩劫〉。台北:商周。 
第17週
6/16  期末分組報告與課程總結:批判性的思考與研究成果分享